邓小平解放思想的方法论及其经验启示
发布时间: 2024-07-01 16:27:02    

邓小平解放思想的方法论及其经验启示

 

郑丽天

 

内容摘要: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开拓创新、推动发展、创造辉煌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文章尝试将邓小平解放思想的方法论形象表述为“猫论”、“摸论”和“磨论”,并从中得出新时代解放思想必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前提,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等经验启示,以此表达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深切缅怀,为贯彻新思想、解决新问题提供方法借鉴。


197812月,邓小平第一次向全党发出解放思想的倡导。经过4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解放思想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开拓创新、推动发展、创造辉煌的重要法宝,成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本文尝试将邓小平解放思想的方法论形象表述为“猫论”、“摸论”和“磨论”,从中感悟解放思想的经验启示,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表达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深切缅怀,为贯彻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时代新问题提供方法借鉴。

一、邓小平解放思想的方法论

(一)邓小平的“猫论”体现着解放思想的目标导向

邓小平善于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从来不读死书,不被教条束缚。毛泽东曾多次称赞邓小平照辩证法办事。有国际友人、外国首脑评价邓小平的头脑“像芥末一样辛辣”,称赞他“思想敏锐、语锋犀利”,“是一位大胆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思想家”,“具有敏锐的眼力和非凡的智慧。”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直在进行社会主义的探索,起初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成为单一的经济制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这种模式逐渐显现出弊端,导致社会自身缺乏生产活力和创造财富的机会,人民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善于抓事物的本质,是邓小平思维模式的显著特征。他看到一大二公的经济模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用新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改革生产力。1962年,邓小平在农业领域大胆尝试,他引用刘伯承经常说起的四川谚语:“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简称“猫论”),来支持农业发展生产,支持农村包产到户的做法。他说:“过去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按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可见,无论是打仗还是发展生产,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都不可能是某种固定的,而要以管用和实效为目标导向。邓小平的“猫论”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他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视野来思考问题,依托发展生产力来解决现实问题。

十年文革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人们思想的严重禁锢,让邓小平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好。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他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模式在书本中找不到现成答案,也不可能寄托于美好的想象中,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发展生产力来让人民群众真实看见、切身感受、真正获得。

按照“猫论”的思维逻辑,邓小平率先打破“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倡导干部群众来一次思想大解放,走出死循环,恢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回到社会主义本质上来。1978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就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要实事求是;要实事求是,就要解放思想,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死了。

邓小平通过“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实际成效来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这种以实践成效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对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上的突破和解放,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人们的思想枷锁被打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农村、城市以及各个领域生动实践,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党的十二大以来,社会思潮中对计划与市场、姓“资”姓“社”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1989年—1992年,改革到了紧要关口,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设想,此时邓小平出来讲话了。他说:市场多一点,还是计划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关键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思想要解放一些,步子更大一些。

1991年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一些人对中国能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中国何去何从?国际国内目光再一次聚焦到邓小平身上。1992年初,88岁高龄的邓小平开启了南巡之行。

针对一段时间以来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对改革开放性质的诸多争论,邓小平一路上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只能是死路一条,社会主义事业将被葬送。”“要看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简洁明确的回答拨开了思想迷雾,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一系列认识问题,为推进改革发展扫清了障碍。从此,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判断标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成为新时期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从“猫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到“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这些观点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体现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展示了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从1962年到1992年,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用了30年的探索和实践,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了“快车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我们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比改革开放初期更多更复杂,要如期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持续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以“三个是否有利于”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检验标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更多惠及全体人民的成就,展示出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高的发展水平。

(二)邓小平的“摸论”蕴含着解放思想的探索逻辑

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没有社会主义的现成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边走边看边摸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学习和照搬苏联模式走了20多年弯路得出的历史经验。邓小平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用民间歇后语“摸着石头过河——求稳当”(也称“摸着石头过河——踩稳一步,再迈一步”。简称“摸论”)作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法,作为解放思想、对待新事物、稳妥推动工作的路径。

虽然,“摸着石头过河”引用得最多的是陈云,但邓小平是完全赞同的,并且实践最多。他明确指出:“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进行这种试验。试验中间会出现各种矛盾,我们要及时发现和克服这些矛盾。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得比较快。”

改革,从农村发起。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农民,为了吃饱饭,“贴上身家性命”按下“大包干”的红手印,实行“暗地到户”的试验。反对声和赞同声都不少。邓小平的态度是“不要争论,你们这么干就是了,就实事求是地干下去。”一年后,凤阳县就迎来了丰收,农民既交了公粮,又装满了自己的粮仓。巨大变化又让人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邓小平说:“这不重要,低水平集体化会转向高水平集体化。”

经过“包干到户”的试验,人们认识到,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不是农民不勤劳、生产不出粮食,而是因为缺乏创造性,没有找到增产粮食的正确路子。这其中的主要根源在于,两个禁区始终没有冲破。一个禁区是“包”,大家一提起“包”就理解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害怕“包”被误解为社会主义走偏了。另一个禁区是“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大家普遍认为越公越好、越大越好。实行大包干后,许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家认识也就比较一致了。

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5年出台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多年酝酿和农村改革成功的基础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198110月,国务院《关于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强调:“实行经济责任制,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要摸着石头过河,水深水浅还不很清楚,要走一步看一步,两只脚搞得平衡一点,走错了收回来重走,不要摔到水里去。”198410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迈出关键一步,从此中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责任制实行后,“大锅饭”被打破,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安徽芜湖的个体户年广久,雇用工人经营“傻子瓜子”发家致富,被人质疑是私人资本家,但邓小平却多次为这个个体户“撑腰”。他对个体私营经济给予肯定,先不讨论,“放一放”,“看一看”。198410月,邓小平又一次提到年广久现象,他指出:“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时间,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再一次提到“傻子瓜子”,他说:“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积极支持建立四大经济特区,将其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尝试了一系列新做法,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在先富带后富方面“杀出一条血路来”。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基础上,1984年,沿海14个城市实行对外开放,后来逐渐扩大到全国范围。

 1986年,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他强调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我们干的是全新的事业”“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

“摸着石头过河”,“不要争论,实事求是的干” ,“看一看”,“看准了”,“大胆地试”,“总结经验”等等,这些都是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鲜明态度和重要方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还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大门,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今,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重要力量。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成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

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今天我们还要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取得了经验,形成了共识,看得准了,感觉到推开很稳当了,再推开,积小胜为大胜。”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路径,使我们的改革顶层设计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科学,步子更加稳健。

(三)邓小平的“磨论”彰显着解放思想的实践哲学

中国改革之路步履艰难,是摸着石头过河试出来的,也是磨出来的。虽然,邓小平自己没有提出“磨”的概念,但他反复强调“看准了”再“大胆地试”,在摸索过程中“步子要稳”,注重把“大胆地试”与“看准”“步子要稳”同时兼顾,体现了“打磨”的意思。要做到兼顾,就必须把新路子放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把新经验放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反复打磨,因此概括为“磨论”。“打磨”“推磨”新路子、新经验、新方法,成为改革开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多年艰辛探索中,邓小平深刻地感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慢了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是死路一条,不改变僵化的思想是一条死路,不改革更是一条死路。文革期间,在被下放到江西的几年里,邓小平一直在思考中国乱局的根源、前途的方向,寻找破局的办法,竭尽所能走出死胡同。文革结束后,他积极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倡导全党上下来一场思想大解放,及时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尽快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邓小平还借助外力打开认识局限,借鉴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经济制度来推进中国的改革。1978年,他体验了日本的新干线列车,以他自己感觉到的“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来帮助人们解放思想、打破“两个凡是”“一大二公”的束缚。他说:“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应当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他要求:“一个生产队有了生产自主权,一小块地没有种上东西,一小块水面,没有利用起来搞养殖业,社员和干部就要睡不着觉,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是不对的,政府原则上不管理企业,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搞活国有企业。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市场与计划的内在统一机制覆盖全社会,从此不再提以谁为主。国家把责权利放给企业,企业自己决策经营,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了一个民族的进步,一个国家的进步,也推动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经过反复实践,邓小平得出这样的结论:“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的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子。”

改革开放,改出了生机,解放思想的闸门打开后,各种社会思潮激烈争论。邓小平从中看到有两个方面的界限需要划清楚:一方面就是,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历史上有这样那样的挫折、失误,就认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可以不要;另一个方面,又不能认为只要有了社会主义制度,一切问题都会自然而然得到解决。如果这样认为,我们就没有改革了,就会拒绝改革,思想会僵化、制度会僵化。按照这样的原则界限,邓小平非常智慧地处理好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邓小平严肃警告:压倒一切的是稳定,否则就要乱。中国不能乱,不讲稳定的话,就输了理。面对六四风波,他指出:“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大气候、中国自己的小气候决定了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看就知道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打倒共产党,打倒社会主义,建立一个完全西化的所谓的共和国。这坏事也许会使我们的事业前进的步子前进得更稳更好,甚至更快,使我们的失误纠正得更快,使我们的长处发扬得更好。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我们发展道路正不正确的检验,制定的三步曲是否正确,我们的目标是不是左倾机会主义的目标。我们没有做‘左’的判断和过激的目标。我们制定的战略目标,现在至少不能说它是失败的。十三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没有错,只是坚持得不够。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经验不是对不对,而是一硬一软不对称,两手硬执行得不够,路线方针政策要继续干下去,直到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得对的坚持,搞得不足的加点劲。”

邓小平的谈话准确有力地概括出改革开放的经验和不足,总结出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这是邓小平的一贯主张,也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遵循。

二、解放思想的经验启示

解放思想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让中国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又一个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时深刻指明:“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他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邓小平解放思想的方法与经验,对于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强国伟业仍然具有现实启迪意义。

(一)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解放思想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等特质,在近代多元思潮的激烈竞争中已经胜出,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定为指导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解放思想的前提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为前提,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契合,破与立的辩证统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擦亮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底色。要完整准确理解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把原理作为一条红线贯穿解放思想的全过程,运用在实践中,反对片面地、教条地照搬照抄。

(二)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反复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动摇不得”,“要继续发展,使人民生活继续提高,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我们耽误了几十年,不耽误的话完全不同,再耽误不得了。”这些经验启示和催人奋进的告诫,今天仍然掷地有声。我们要形成打破思想束缚的自觉意识,在思想上实行自我革命、自我完善、开拓创新,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和推动新的伟大实践,破除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式,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科学应变,做到辩证摒弃,实现思想解放与时俱进。

(三)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毛泽东评价邓小平既讲原则又讲灵活性,绵里藏针、刚柔相济。新时代,我国发展迎来重要历史机遇期,面对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解放思想更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不断适应新场景、迎战新挑战、构建新格局。胆大与心细同时兼顾,把握好大胆试和步子稳、看得准与打得赢的辩证关系,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目标与步骤、改革发展与稳定团结的逻辑关系,“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四)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解放思想以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为落脚点,实现破题和解题的统一。只有实事求是地破题和解题,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契合,解放思想才有意义。晚年的邓小平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着力在社会主要矛盾的总问题下解决各个领域的具体问题,破除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突出解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难题,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饮水思源,不忘挖井人。当中国人民享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的丰硕成果时,无不敬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卓越智慧。继往开来,争做开拓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如同飞轮团结协作、加快转动,为伟大中国梦创造新辉煌。

    (郑丽天,女,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副校长)